为助推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交流与合作,9月12-13日,由山东省医院协会主办,山东省医院协会县域医共体分会、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局、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承办的2025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山东省医院协会县域医共体分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会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顺利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张学高,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命题二室处长汪本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原二级巡视员、山东省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桂刚,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二级主任科员张琳,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孙经杰,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充力,青岛市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英民,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许学兵等出席开幕式。来自我省16个地市的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代表、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及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相关科室业务骨干等齐聚一堂,共同为县域医共体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开幕式由青岛市黄岛区卫生健康局二级调研员周淳莉主持。
赵英民副区长首先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全省医疗领域领导、专家及同仁致以诚挚欢迎。他指出,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主要抓手,致力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共体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他强调,本次大会在西海岸新区举办,既彰显了外界对新区医改探索的高度认可,也为新区搭建了汲取各方智慧、实现自我提升的优质平台。新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积极借鉴全省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区域医疗协同、强化学科能力建设,推动紧密型医共体从“建起来”向“强起来”转变,为全省县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西海岸力量”。
张充力副主任从市级统筹视角,介绍了青岛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整体推进情况。他表示,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医疗发展,构建了“市级医院牵头、县级医院支撑、基层机构网底”的联动体系。针对下一步工作,张充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持续强化政策保障;二是深化“市县联动”机制;三是聚焦群众需求。他希望全体参会者以大会为平台,深入交流、共享经验,共同推动青岛乃至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迈上新台阶。
刘桂刚常务副会长在开幕式讲话中,结合协会职能与全省医疗改革实践,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果与挑战进行了剖析。他指出,在各方协同推进下,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动城市三级医院专家下沉,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向基层延伸,为基层患者带来了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开展专科共建,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了专科服务能力;实施骨干培训,为基层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医疗人才。这些关键举措有力地提升了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在家门口看好病”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转化为现实,基层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授课与分享环节。邀请卫生健康领域的权威专家、行业领导等,围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人才、改革、经济运营、体系建设、资源下沉、区域与学科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山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也为县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与思路启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张学高带来《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的分享,强调高层次人才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关键引领作用。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张琳围绕《压实改革责任细化阶段措施点面兼顾推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展开阐述,为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明确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中心孙经杰进行《县级医院经济运营能力分析》,从经济运营维度为县级医院发展提供专业参考。
成武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平雨华分享《筑牢紧密型医共体体系建设根基织密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网》,展现基层医院在医共体体系建设与守护百姓健康方面的实践成果。
青岛市市立医院莱西市医疗集团闫泰山带来《市县联动,融合发展,探索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探索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有效模式。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李桂鹏作《深化区域协调深度学科融合,持续推动紧密型健共体建设走深走实》报告,聚焦区域协调与学科融合,助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迈向更深层次。
会议期间,按照《山东省医院协会章程》及《山东省医院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与程序,进行了县域医共体分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会议。经过全体委员表决,选举产生了县域医共体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组成人员。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许学兵当选主任委员。
换届会后,成立了县域医共体分会党小组。党小组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分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确保县域医共体分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未来,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见效,山东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分级诊疗体系将更加完善,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医生”的愿望将逐步变为现实,为健康山东建设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